洛阳平乐牡丹书画院院长郭泰森:农民画师绘牡丹,文旅融合铸品牌

2023-04-18 09:27:58    来源:洛阳网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平乐牡丹书画院院长郭泰森带领农民画师创作了百米牡丹画长卷,向外地游客推介洛阳牡丹。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平乐牡丹书画院院长郭泰森带领农民画师创作了百米牡丹画长卷,向外地游客推介洛阳牡丹。


【资料图】

除了这幅百米长卷,现在新西兰国会大厦接待厅悬挂的巨幅牡丹画作《国色迎富贵》,也是他的得意之作。2009年,作为牡丹画师代表的他跟随文化部赴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应邀现场创作,于是就有了这幅《国色迎富贵》。这幅画后来被作为国礼赠予对方,被悬挂在新西兰国会大厦接待厅的墙上。

郭泰森今年65岁,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曾当了半辈子农民,“没想到,后来因为画笔改变了人生”。近年来,在郭泰森的带领下,平乐农民牡丹画在乡村振兴的风口上“闯”出了一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从中受益的农民数不胜数。

郭泰森与牡丹画结缘,还得从1983年说起。那一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在王城公园举行,郭泰森在兄长郭泰安的陪同下“进城赏花”。“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牡丹花,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郭泰森回忆,当时他看到牡丹花色彩丰富、花瓣层层叠叠,有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美,由于没有相机,身为美术教师的兄长就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在本子上素描出一朵牡丹花。“就是那朵素描牡丹,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郭泰森说。

这次和牡丹的邂逅,成为郭家兄弟生活的转折点。之后,颇具美术功底的郭泰安开始创作牡丹画,郭泰森在兄长的影响下也开始艰苦练习。那时,郭泰森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画笔,白天当农民,晚上画牡丹,有时一画就画到凌晨。

随着笔下牡丹越画越流畅,兄弟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到景区卖画。没想到,他们的画受到了游客热捧。渐渐地,还有外地商家慕名而来找他们求购牡丹画。这给了郭泰森很大的信心,也促使他真正走上了“牡丹之路”。

多年来,他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两次受邀赴北京参加两会书画活动,并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多次赴国外开展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文化使者随河南省大型文化交流团出访南非、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家……

“在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流活动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身负的不只有荣光,更有责任。”郭泰森说,从农民到画家,他不仅要通过牡丹画展示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还希望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勇敢追梦。在做好自己的同时,郭泰森通过举办牡丹画免费培训班、画师提高培训班等持续带动平乐牡丹画产业的发展,助力叫响“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文化品牌。

“除了是一名画师,我还是一名党员。”郭泰森说,如果说画师是人生这幅画的一抹亮色,那么,“中国红”才是这幅画的底色。多年来,他作为党员志愿者默默奉献,帮助了许多困难群众。疫情期间,郭泰森带领书画院的画师就地化身防疫志愿者,在助力基层防疫的同时,先后4次向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平乐社区抗疫英雄捐赠牡丹画60余幅,用实际行动见证自己的“赤子之心”。

如今,郭泰森有了新的目标。他说,下一步,要招收更多学员,在发展壮大牡丹画产业的同时,为困难群众送去长久的、稳定的“真金白银”。(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刘欢欢)

关键词: